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
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泰控股集团)总部位于济宁市太白湖新区,集团公司资产总额达到9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70亿元,现已成为集化工、能源、新材料、供应链物流、管理输出、资源开发于一体的国有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
该企业研发中心按照培育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高分子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工两大方向,开展延链、补链、强链的科技研发和转化工作,相关产品广泛应用汽车、电子、建材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以塑代钢”,替代国外进口。
突破冲击强度卡点
产品实现进口替代
近日,走进鲁泰控股集团研发中心,各个实验室内一派繁忙景象。实验室内,研发人员正在做新型复合材料小试试验,有的正在测量材料色调、有的正在进行产品密度测试,有的正调试相关仪器。
“我们的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中心成立于2016年,聚力‘新材料提质向新、化工转型向绿’中心任务,致力于高分子复合材料及绿色精细化学品研发。研发中心团队由3名博士和5名外聘专家带头,30余名硕士组成,先后与美国普利斯顿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目前已开展自主研发项目20余项、储备新材料77种,形成4大系列、66种产品。”研发中心研发部负责人王良广博士在实验室内边走边介绍。
“我现在正在做的是,材料密度的测量。”只见检测人员将用镊子将一块材料轻轻拿起,进行试验。“经过仪器测量,这种复合材料的密度为1.45克/立方厘米,符合客户标准。”王良广介绍,该材料属于模壳注塑材料,将用于水处理管道的连接头。据了解,传统的水处理管道材料以不锈钢和铁为主,不仅沉重容易生锈而且使命寿命短,常见的高分子复合新材料品类中,以进口为主。鲁泰控股集团研发中心以PVC树脂为原材料,通过添加功能助剂将其改性,实现了材料再造,突破了低温状态下冲击强度技术卡点,通过市场客户3万次的专业试验,实现了进口替代。
此外,研发中心开展的软质PVC导电防静电材料研制及应用项目,解决了导电助剂在PVC基材中团聚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导电助剂在PVC基材中的均匀分散,降低了材料成本,提高了导电性能,开发出具有永久防静电性能、可用于电子通讯、实验室等场景的系列产品。
产学研发力握指成拳
以塑代钢开辟新市场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直是鲁泰控股集团的目标与追求。近年来,研发中心专利申报数量、授权数量、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稳步提升,发明专利授权率达到80%以上。目前,研发中心共授权专利4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发明专利29项。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研发中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PVC注塑料类产品全国首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企业;2023年研发中心通过山东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
“根据国家以塑料代钢政策导向,2023年研发中心瞄准了矿用托辊市场,致力于开发高性能的高分子托辊材料,解决传统金属托辊存在的质量大、易腐蚀、耐磨性差等问题。我们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组建了技术攻关团队,研发团队设计验证了200多个小试配方,筛选原材料、助剂600余种,开展中试验证30多次,历经8个月的不懈努力,攻克了高分子托辊管体材料在耐磨、耐低温、高强力学强度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成功开发出高耐磨、高韧性、耐低温的高分子托辊管体材料,性价比更高。”该项目负责人高虎介绍,新产品将原本重达100多斤的金属托辊,降至40斤左右,不仅方便工人拆装、更换,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其耐磨性有效提升,将托辊的使用寿命由1年提升至3到5年。
高分子托辊材料技术的突破也促成鲁泰控股集团与非金属托辊行业标杆企业烟台佶楷强强联合,双方合资成立了鲁泰佶楷新材料公司,新公司2024年注册成立,其高分子托辊母料一次试生产成功,生产设备安装试生产调试一次成功。实现了“当年成立,当年生产,当年见效”为鲁泰控股集团新材料产业板块注入新活力。
2025年6月,鲁泰控股集团依托研发中心,联合山东大学、山东亚历新智机器人科技公司成功揭榜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轻质宽频吸波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获省政府立项资金980万元,实现了济宁市市属国有企业承接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零”的突破,这标志着鲁泰控股集团在新材料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和技术实力走在全省前列。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