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结籽心连心,枣庄社区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9-0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靖亚如 王函

走进枣庄的社区,你能触摸到民族团结最真实的温度。这里不仅是生活的场所,更是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家”。枣庄创新打造“互嵌式”社区,以细致入微的服务为抓手,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成为基层治理中最活跃的基因。如今,各民族居民在此紧密交融,宛如紧紧相抱的石榴籽,共同奏响了和美生活的交响乐。

位于枣庄市市中区西北部的辛庄社区,是一个拥有汉、回、满、朝鲜等多民族聚居的典型社区。面对流动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邻里矛盾时有发生等挑战,社区创新推出“辛连心 共筑‘辛’未来”服务品牌,实施“四籽同心”工程,对应开展春风、盛夏、金秋、暖冬“四季行动”,形成全年不断的志愿服务闭环。“阳光雨露”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为社区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这支以四位工作人员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如今的200余人,他们每天提供免费理发、缝纫熨烫、理疗等便民服务,周一到周末“不打烊”。社区还成立“‘辛’灵手巧”共富工坊,开发石榴编花、手工串珠等项目,帮助宝妈、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7000元以上。

作为峄城区委、区政府驻地,坛山街道以“有形、有感、有效”为抓手,创新推行阵地建设“便利化”、志愿队伍“特色化”、议事协商“常态化”、共建落实“具体化”、民族工作“精细化”的“五化工作法”。在凤鸣山庄互嵌式社区服务中心,“红石榴”服务站提供“一窗受理、全科服务”,信用积分超市让爱心循环流动,“简·爱”理发店将理发价格“打”到5元一次。这里还专门打造了共享棋牌室、灯塔书屋、妇女儿童之家等多功能空间,让各族群众在休闲娱乐中增进感情。

薛城区新城街道国运社区以“和合凤鸣 同心圆梦”为品牌,探索“12345”工作模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社区精心打造的“红石榴”主题公园,既是居民晨练的好去处,也是民族团结教育的“第一课堂”。公园中央的石榴雕塑象征“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旁边的文化墙展示着社区民族团结活动的温暖瞬间。“红石榴”服务大厅则成为议事协商、民情恳谈和政策解读的重要平台,还设有“云端连线角”,让居民与外地家人视频交流。

滕州市善国贾苑社区深化“中华善城”文化浸润,创新推行“1354”工作法,擦亮“邻里花开石榴红”民族工作品牌。社区布局“善家、善养、善教、善商、善医”“五善”红石榴服务矩阵,建设全市唯一进小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开展住院和门诊报销业务。开展活动聚邻、关爱暖邻、文化亲邻、智慧助邻“四邻”行动,打造“善警说事厅”“红石榴调解室”“贾苑畅谈议事厅”等特色平台。社区特别关注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心理适应问题,开展“呵护朝阳·润心成长”关爱行动,为7名少数民族青少年建立“一人一档”心理健康档案。通过专业心理辅导,帮助这些从家乡来到滕州的青少年更好地融入新环境、新学校。

枣庄市的社区民族团结实践表明,只有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才能真正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从“四籽同心”到“五善服务”,从“红石榴家园”到“互嵌式社区”,枣庄正用日复一日的真诚服务,绘就着一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画卷,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鲁南大地绚丽绽放。

责任编辑:靖亚如

靖亚如

常来常往常互动,我在壹点等您!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王函

用镜头记录时代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