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难忘师恩:学生物的体育老师

随笔 09-09

文|雨茂

我爱上体育运动,缘于李老师的影响。李老师学生物出身,却担任高中体育老师,确实令人费解。据说因为当年学校缺体育老师,李老师转行教体育,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李老师教我们那年,正好是高三。在有的学校,高中毕业班的体育课常被“语数外”等主科占用,我们却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形。

李老师50岁出头,个头不高,国字脸,留寸头,头发根根直立,表情一贯严肃。因为从教时间长、工作敬业、学生喜爱,李老师广受尊重,没人敢占用他的课。

李老师的课,学生不能迟到早退,迟到要挨罚跑圈,早退更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李老师的课,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稍有懈怠,就会受到厉声批评,比上主课紧张多了。

我当时正受神经衰弱症的折磨,彻夜难眠,没有食欲,更没有精气神儿。身为一个男生,体重不到55公斤,蹲的时间长了,会眼冒金星;用力大一些,就头晕目眩;快跑几步,又感觉喘不过气来。因为体质极差,我很怵体育课,但运动场上的李老师很“冷血”,对女生都不会怜香惜玉,更不会对男生网开一面。

李老师的课从热身运动开始,先围绕操场跑三圈。李老师掐着秒表,大声催促领头的体育委员快跑,同时高声吆喝后面的人跟上。接着是活动关节与拉伸运动,然后进入正课。记得我们学过篮球运球与三步上篮、排球垫球及接发球,还有跳远等。我后来爱上篮球,还能秀几手排球,都是李老师的功劳。

李老师年龄大了,不能做跳远示范,于是请了一位年轻体育老师做助教。

我们学的是蹲踞式跳远,李老师要求我们一定要在跑步速度最大时起跳,起跳前的一步,步幅要稍小一些,腾空时要调动全部腰腹力量,跳得高一些,在空中必须将身体团起来,脚尽可能向前伸。

记得示范的年轻老师个子不高,助跑疾如闪电,在踏板上像皮球一样将身体弹射出去,动作潇洒漂亮,轻轻一跳就是6米开外,引得大家齐声喝彩。我们大都是农村孩子,跑跳投掷比城里孩子差多了。就跳远来说,一般同学也就4米多的水平,少数同学能跳到5米开外,6米多的成绩让我们惊为天人。

多年以后,我还能想起那飘逸洒脱的跳远动作。我震撼于运动之美,慢慢爱上了体育。

学校组建了排球队、篮球队、田径队,经常训练、比赛。晚饭后,看球类比赛,是我们最好的娱乐与放松方式。

李老师既是教练,也是裁判,他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同学们的训练与比赛上。我清楚地记得,有个姓侯的同学,身高1.65米,长得白白净净的,酷爱田径,是校田径队的主力,深受李老师喜爱。

学校规定每天早上都要晨跑,班主任必须跟班监督,侯同学总是比大家早起半小时,等我们到操场时,他已经汗流浃背了。临睡前,他还要用冷水沐浴,数九寒冬也从不间断,让我们啧啧称奇。

当时我正受着失眠困扰,苦不堪言,侯同学的睡眠却极好。我向他请教,他说,首先要让身体疲劳,然后是排空所有的心思,睡觉时要像比赛那样专注。

我没有比赛经历,只能在学习之余多打球、跑步,有时还去操场跑几圈,上床后打坐半小时,睡眠果然好多了。

四川多雨,学校没有室内体育场,在其他学校,只要下雨,体育课就不上了,但李老师的课照常上,比如改到学生食堂上课,或者在教室里上理论课。有一天下大雨,李老师打着雨伞来到教室,快步走上讲台,从怀里掏出一张报纸读给我们听。虽然过去三十多年了,我还记得他读的是一篇关于养生、医疗方面的科普文章。

达尔文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指导教师亨斯洛教授是植物学家,却精通昆虫学、地质学、矿物学、化学,正是在亨斯洛教授的建议下,达尔文选修了地质学。后来证明,这些学问对达尔文提出物种起源说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李老师能够教体育,完全是出于早年的兴趣爱好;他能对我们进行科学启蒙,又是生物学专业背景使然,到底哪一点对学生更重要,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遇到李老师前,我没有锻炼习惯,身体素质差,性格内向自卑;遇到李老师后,我坚持锻炼,体质逐渐增强,变得开朗自信。我能考上大学,遇事能理性思考,李老师功不可没。

我想念这位学生物的体育老师了!

(作者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徐州市杂文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孔昕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