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钟建军
秋分将至,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山东烟台招远有个宝藏村庄藏不住了!
近日,农业农村部官宣: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将在山东烟台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举办。消息一出,引发全网关注。为什么是招远?这个胶东乡村凭什么?
大户陈家村现代农业示范园鸟瞰图
农业强市的实力背书
8月29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全国主场活动落户山东烟台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消息传到大户陈家村,村民们既兴奋又自豪,“我们村又要办全国性大活动了!”
据介绍,本届丰收节将策划开展58项重点活动,整体呈现“1+2+N”格局。其中的“1”即全国主场活动,选址山东烟台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将在这里集中举办12项重点活动,包括城乡群众庆祝丰收联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就展示等。届时,招远金岭镇大户陈家村将成为展现全国“三农”向好态势的核心窗口。
为何是招远?
要说招远,可不是一般的“有料”。它不光是“中国金都”,黄金产量连续46年居全国第一,还坐拥“中国粉丝之都”“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多项国字号招牌——一句话总结:招远地下有黄金,地上有果园,海里有鱼虾,是名副其实的宝地。
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选址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离不开烟台作为农业强市的实力背书。
烟台是农业界的优等生,农业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整,素有“果乡”“渔都”“粮仓”之美誉,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在8月29日农业农村部的新闻发布会上,烟台市市长张明康以“红、紫、蓝、金”四色描绘出这座城市现代农业的缤纷图景:“红”,指苹果和大樱桃,漫山遍野的红色果实,构成动人丰收景象;“紫”,即葡萄酒产业,烟台作为“国际葡萄·葡萄酒城”,拥有张裕、拉菲等一批世界知名酒庄;“蓝”,代表海洋经济,烟台坐拥1.16万平方公里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领先;“金”,说的是粮食产业,玉米、小麦等作物屡次创下全国高产纪录。
在烟台农产品中,“烟台苹果”品牌价值高达164.37亿元,连续16年稳居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堪称水果界的“顶流”。除了苹果,烟台还有大樱桃、莱阳梨等众多享誉国内外的名优农品,它们都为丰收节主场落地招远乡村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背书。
靠“体育+”火出圈
除了众所周知的农业实力,招远这几年更是靠“农旅体”融合强势出圈,而金岭镇大户陈家村则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它不光成功承办了各类赛事,还摸索出一条“体育搭台、产业唱戏、科技赋能”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前段时间,全国村“BA”北部大区赛就在大户陈家村火热开打。7天时间,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0个省市的16支代表队,上演了43场精彩的比赛。数百万网友线上围观,话题度拉满,现场日均人流量超过5000人次,村里的民宿天天爆满,一度“一房难求”……火热的体育赛事,激发了乡村活力。
全国“村BA”北部大区赛在大户陈家村开赛
而这已经不是大户陈家村第一次办大赛了。“在我们这,比赛根本停不下来!”该村党委书记助理王翰林透露:“近年来,光是全国级比赛,我们就办了7场,省级9场,市级上百场……”
全年赛事和活动轮番上演,村民都笑着说:“我们村不是在做活动,就是在准备活动的路上。”
借助这些赛事和活动,大户陈家村练就了一身硬本领,构建了成熟的赛事管理、安全保障和后勤服务体系,为全国性赛事提供了可靠保障。
如今的大户陈家村早已不只是一个传统农耕村,它还建起了一个集乡村旅游观光、康养旅居、体育赛事、教培研学于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大户庄园旅游区”,目前正全力冲刺4A级景区。
游客在大户庄园旅游区内体验玻璃水滑道项目
“今年太忙了,好多外地人来看比赛、旅游!”在村里一家民宿工作的村民陈英杰笑着说。
“用体育赛事来聚人气,撬动、做活我们的三产。”大户陈家村党委书记陈松海说,“我们村的体育赛事、活动接二连三,好戏连台,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不难看出,赛事不只是比赛,更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大户陈家村的探索实践,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可能性:体育,也能变成乡村发展的新引擎。它拉来了人气、做响了品牌、打通了产业,真正让农村“活”起来、“潮”起来。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招远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体育+旅游”“民俗+体验”已成为招远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乡村蝶变的“大户模式”
金秋九月,站在大户陈家村山顶望去,万亩葡萄园尽收眼底,葡萄采摘季来临。呼吸间,葡萄的香气令人陶醉,葡萄与村落交相辉映,组成一幅绚丽的庄园秋居图。
可在几十年前,这里还是“看天吃饭”的普通村庄。“听父辈讲,以前村子里都是山岭薄地,种点儿玉米棒子、花生、地瓜,收多收少全看天。”一位村民这样说。
转变,从2014年开始。陈松海意识到,虽然部分村办企业发展形势尚好,但势头已然趋缓。农业则完全是落后、兼业状态。1370口人,4481亩土地,这是大户陈家村最大的财富。
自2016年起,大户陈家村开始用活用好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一平台,盘活土地资源,注入现代农业要素,在实践中逐渐蹚出了以“统分”关系为核心的“大户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先把土地统一流转、建成现代园区,再划片分包给农户,最后统一管理、统购统销。”大户庄园农林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王招玲说,这种模式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也吸引资金、人才、科技等现代农业要素落地,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农民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村民王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十年前,她从工厂辞职后在承包地改革中包了15亩葡萄园,近年来年收入稳定在20万元左右。“刚开始也不会种葡萄,合作社请专家手把手教我们。”王璐说,“没想到我们成了‘农场主’。”
大户陈家村村民采摘葡萄(资料片)
村民刘旭峰也是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最开始承包了13亩地种葡萄,越种越有劲,后来扩到了七八十亩,年收入在五六十万元。”刘旭峰对合作社这一模式十分认可,“合作社帮我们解决技术和销售,我们只管放心种!”
这几天正是葡萄采摘季,她一边忙采收,一边还在扩种新品种:“太忙了,但高兴!”
如今走进大户陈家村,村民脸上的自信与村容村貌相映生辉。不少村民说:“现在城里人来到我们村,都说羡慕我们的生活。”
从“一村富”带动“一片富”
村子富了,村民腰包鼓了,但大户陈家村没有只满足于自己“冒尖”。2019年起,大户陈家村踏上了领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新征程,谋划区域共同发展,从“一村富”带动“一片富”。
在依山傍海的金岭镇,一片覆盖13个村庄的35平方公里区域,正是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大户庄园片区。
近年来,大户陈家村在更大范围内推动资源盘活和改革探索,推广了一套“四位一体”的联农带农机制:把农户、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全部“捆”在一起——资源整合、产业共建、利益共享。
而这样做的目的就一个:让更多村吃上“产业饭”,让更多农民赚上“多元钱”。
大户陈家村徐家汇美食广场
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大户庄园片区”的13个村庄平均集体收入达12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万元,分别较3年前增长40%和30%。目前,招远已组建15个“共富联盟”,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兴、资源联动,实现了从“一村振兴”到“连片振兴”的跨越。
大户陈家村的成功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样本。其核心经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和“片区共富机制”,已在烟台乃至全省广泛推广。
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选择招远,是对“大户模式”和烟台乡村振兴实践的高度肯定。通过这一农业领域的全国盛事,烟台不仅展现农业强市的底蕴,更传递出以改革促振兴、以共享促共富的乡村治理新理念。
未来,齐鲁大地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大户陈家村”。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