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文英:将赛场实战经验转化为课堂养分,做护理教育的“传灯人”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9:24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步培培

编者按:

既是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谆谆师者,也是技能比赛背后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耐心指导者,更是在日常生活中把关怀藏进点滴、用温暖守护成长的贴心家人。值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走进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采访了三位不同教龄的老师,透过她们的故事,解读不同坚守背后的育人温度。

2018年,耿文英从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毕业,以优异的成绩在校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护理技能赛场的佼佼者,她曾于2016年一举斩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赛项一等奖。

然而,这份赛场经历并未随着毕业画上句号。两年后,作为助理讲师重回学校,耿文英将比赛中积累的实战技巧、应急处理经验系统梳理,转化为课堂上鲜活的教学养分,成了护理教育的“传灯人”。

“备赛过程既辛苦又难熬,多亏了老师们的耐心指导和无微不至的照顾。”两年多的备赛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耿文英回忆说,为了锻炼她的心理素质,老师们特意将护理床从教学楼四楼搬到了食堂门口,让她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反复练习。“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反复打磨动作,后来上赛场才一点不慌。”老师们的点滴付出,她都默默记在了心里。

“没有学校的培养和老师们的辛苦付出,就没有现在的我。” 耿文英坦言,如今有幸成为教师团队中的一员,她愿意将这份温暖与经验无私地传递下去,帮助更多学生在护理道路上站稳脚跟、实现成长。

这份初心,在今年暑假有了更生动的体现。转换身份的她陪学生备战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上赛场的她反而比当年自己参赛时更紧张、更忙碌。整个漫长暑假,耿文英只休息了两天,匆匆回了趟老家便立刻赶回学校陪练。“不在眼前跟着,总有点不放心。” 耿文英告诉记者,今年赛制有了新变化,需要打磨的细节比往年更多,案例选择、流程设计都得师生一起反复推敲,“备战战线拉长了,大家的压力却一点没减。”经过四十余天的努力,耿文英指导学生成功摘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康复治疗与护理赛道银奖。

这份抢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付出。作为新手老师,为了把课讲透讲好,耿文英的备课时间总是更长:跟着老教师上课、不断优化备课内容、课前还会偷偷跑到教室试讲,每天追着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跟班听课,笔记本上记满了授课技巧与细节;教案改了一遍又一遍,甚至会对着教材逐字打磨讲解逻辑;课前更会悄悄溜进空教室,对着桌椅模拟课堂场景试讲,连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都提前预设、反复演练。正是这份对教学的较真与执着,让她不仅快速站稳了讲台,更能将赛场经验与课堂教学无缝衔接,最终在指导学生参赛时交出亮眼答卷,实现了从 “赛场佼佼者” 到 “教育传灯人” 的蜕变。

陪伴学生们成长的同时,耿文英也没放弃自身的努力与提升。工作近五年,她先后获得山东省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五届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实践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烟台市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烟台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团体一等奖等。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级课题2项,参与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和在线精品课程、社区优秀课程资源建设,并获专利1项。

如今,站在莱阳卫校的讲台上,耿文英依旧保持着当初的热忱:课堂上,她用实战案例让护理知识不再枯燥;赛场边,她用陪伴与指导为学生筑牢信心;生活里,她用温暖关怀帮学生化解困惑。在她看来,教书育人从来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用自己的经历与坚守,为学生照亮护理道路的方向,让 “医者仁心” 的种子在每一位学子心中生根发芽。而她,也将继续以 “传灯人” 的身份,在护理教育的路上坚定前行,护送更多年轻学子走向更广阔的职业舞台。

责任编辑:武春虎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