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日照秦皇岛路支行:真情服务解锁跨越26年的“时光密码”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20:54

“这两张1999年的存单,是父亲留下的念想,没想到在你们这里拿到了结果。”近日,市民吴先生带着父亲留下的两张老存单来到农业银行日照秦皇岛路支行,手持查询结果通知单,语气里满是释然。这张跨越二十多年的存单,如今正上演了一场难忘的“寻账”经历,不仅解开了他心中的疑惑,更让他感受到了金融服务里的耐心与温度。

吴先生的父亲于2017年去世,2025年初整理遗物时,他在旧木柜的夹层里发现了这两张泛黄的纸质存单。存单落款日期是1999年秋,开户行正是当地农行网点,一张金额2000元,另一张3300元。“父亲生前没提过这两笔存款,我也是偶然发现的。”由于存单年代久远,上面只记录了父亲的姓名、存款金额和存期,关键的银行账号并未标注,加上父亲已去世,身份信息核实难度大。

网点内勤行长了解情况后,一边安抚他的情绪,详细留存两笔存单信息,一边迅速启动历史账户查询预案,联系银行档案管理部门,申请调阅1999年至2000年的纸质开户档案和挂失登记薄。

“2000年前后的账户信息,还未完全电子化,很多档案需要在库房的密集架上手工查找。”负责查询的工作人员回忆,为了尽快找到线索,他们连续多日泡在档案库房,按照存单日期范围,逐一翻阅成捆的历史凭证。纸张受潮的霉味、密密麻麻的手写记录,成了查询过程中的“拦路虎”,但想到吴先生对父亲遗物的珍视,大家始终没有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本2000年的挂失登记薄上,工作人员找到了关键信息:吴先生父亲的姓名赫然在列,登记内容显示,其于2000年5月因“存单遗失”办理了挂失手续,一周后补发了新存单,原存单同时宣告作废,后被吴先生的父亲在存单到期后正常支取。

当工作人员将查询结果和历史凭证复印件递给吴先生时,他反复确认着上面的信息,眼眶微微发红:“虽然钱早就取出来了,但总算弄明白了这两张存单的来龙去脉,也算了却了我一个心愿。”他特意拿出手机,拍下父亲的挂失登记记录,“这是父亲留下的痕迹,农行帮我找到了答案,太感谢了。”

农行日照秦皇岛路支行负责人表示:“老存单承载的不仅是存款,更是客户的情感与信任。哪怕档案再难查、时间再久远,只要客户有需求,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梳理线索,给客户一个明确的答复。”从1999年的存单开立,到2000年的挂失补发,再到2025年的真相揭晓,这两张老存单虽未带来预期的存款,却以另一种方式,让吴先生感受到了金融服务的诚意——跨越时光的,不仅是泛黄的凭证,更是银行对客户的一份责任与担当。

(通讯员 刘兆颖)

责任编辑:张倩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