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薛河孕育的古薛文化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22:10

文|杨建东

滕州市南部有一条古老的河——薛河,发源于枣庄米山、柴山,河水自东向西流经滕州、微山等地。薛河,在全国说来并非著名,但河水滋养孕育的古文化却是全国知名。薛河的人文遗迹主要集中在中游,滕州市的官桥镇、张汪镇是古薛文化最密集地区,几代考古工作者奋战在田野,先后发现了后李文化遗迹、北辛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等遗存。这里有商周时期的贵族大墓、战国时期孟尝君建造的薛城、反秦大军项梁、项羽、刘邦会盟的地点、隋代石桥、唐代伽蓝寺等,这些古文化遗址和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薛河两岸。

北辛文化

1964年至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在官桥镇薛河故道旁的北辛村发掘了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陶鼎、釜、罐、碗、盆、壶及石器、骨器、蚌器计2000余件。最重要的是出土一件红陶鼎,三足,有盖,用于煮肉,这是国内发现的较早陶鼎。从石质农具、狩猎器物上看,这儿的人类已进入农耕阶段,狩猎、饲养、捕鱼、纺织、缝纫、编织等经济生活技艺比较发达。薛河两岸已发现多处北辛文化遗址。

数十年来,国家、省、市的专家学者出版专著及发表论文研讨北辛文化,认为北辛文化作为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时期的独特文化现象孕育了古薛文化,代表了海岱地区历史的先进文化。

北辛先民建立的氏族部落,氏族成员按照母系的血统确定亲属关系,妇女的地位很高,不仅繁衍后代而且负责培育种子、驯养家畜、纺线缝衣。妇女生养孩子,但难以抗拒灾害、疾病、野兽,有的孩子夭折了,就放进瓮棺掩埋在居住区附近,瓮棺底部有气孔,反映了先民们有了灵魂不死的丧葬信仰。北辛先民稼穑、狩猎、捕鱼、贮藏,皆是共有,有活同干,有食同吃,共产共享。

北辛先民在此生活了千年,历经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两个时期,不知何故沿薛河西迁,又创造了新的文化,如西康留文化遗址、前掌大文化遗址、夏商文化遗址数十处。自古至今,薛河两岸人类聚居,村庄连片。2006年国务院将北辛文化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薛国与薛城

历史的车轮慢慢走到夏代,夏王把薛河一带的土地封给薛侯奚仲,奚仲来到封地,这一带就叫薛国,河的名字就叫薛河,薛人奉奚仲为始祖。奚仲带领薛国先民耕种、狩猎、捕鱼、饲养,他的最大贡献就是造车,其子吉光造舟。许多文献记载奚仲造车,《辞源》载,奚仲“夏代的车正,初造车的人,春秋薛国的始祖”,说明这一带的交通、水系资源较发达,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比前世更快。后人为纪念奚仲的贡献,便建了“奚公庙”,庙址位于张汪镇尤楼村。

西周时期,薛国的状况少见于文献记载,可能薛国较平静,国小不惹祸,不挑衅。

几千年前,薛河两岸建有7个大大小小的古城,最著名、最有故事且载入《史记》的当数薛城,这座古城位于今天的滕州官桥镇和张汪镇之间,就是薛国首都。五千年前的薛族部落联盟在薛河边建立,便着手建造部落围墙。2016年4月,“山东省古国系列展”在省博物馆开展,第一个古国即古薛国。

西周晚期,这里已有一座方形土城,总长度2750米,墙基宽度十余米,每加高一层黄土便泼水夯实,每层夯土厚约10厘米。1993年,省考古人员在这座土城中发掘出两万平方米的小城,考证为宫城。战国初期齐国威王封少子田婴于薛,田氏父子为加强军事防御、保护手工业、冶炼业、供养门客,便建筑大城,将旧城、旧宫城包围在新城内,这座城也是加夯土墙,夯层厚20厘米,省考古人员根据勘探和地面遗存,测量出这座大城呈不规则方形,南墙长3010米,北墙长3265米,东墙长2480米,西墙长1860米。东、南、西各一门,北面二门,小城的南面二门。现在地面遗存的城址断断续续,高4米-7米,墙基宽约20米,总面积约为68平方公里。明万历年间《滕县志》载:薛城,在薛河北,周二十八里。《战国策》载,当时一些大臣劝阻田婴筑城,不能劳民伤财,恐齐国猜忌,田婴暂时停工,其子田文袭位之后续筑薛城(汉代曾修筑加固)。战国时期这种大城套小城,小城套宫城并留存遗址的古城格局为国内首现。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由于年代悠久,风吹雨淋,战火摧残,阵阵飓风将古城一层一层席卷。薛城的壮观气势、城楼工艺、城门名称以及动用多少民工、耗费多少钱财、多少取土地点,当时应有简牍记录,惜被几千年的历史风雨磨灭了,但薛城的历史故事、历史典故皆清晰地闪烁在史书上,其历史文化、远古文明年年岁岁增加着重量和光度,城墙远去了,但遗址依然留给后人去追怀去赞叹去深思。

战国翘楚孟尝君

田婴主政薛国,制定了薛民承担的赋税、徭役、法律,注重发展农业、手工业、冶炼业。田婴死后,田文袭位,即孟尝君,他进行了改革,首先礼贤下士,接纳好汉,许多贤人,逃亡者、罪犯纷纷来薛城,孟尝君对他们面试测试,感觉来者不凡、韬光养晦、大智若愚者,就留下,最终食客三千,分布在齐、薛各部门,相当于今天的智囊团。

孟尝君在城内划出居住地9处,分给官吏、平民、商人居住,小城是宫室,由国君、妻妾和大臣居住,冶铜冶铁、制骨制陶、纺织裁缝、竹木加工等民生作坊皆在城内,城内居民达6万余户。由于孟尝君的治理和食客的智谋,薛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得很快,“福兮祸所伏”,由于薛国的繁荣及战略位置的重要,魏、韩、齐三国于公元前334年来薛城会盟,薛国对君主及大批军士包吃包住。同时也引起卫国、楚国的觊觎侵略。

孟尝君是齐王宗亲,虽居封地,也常去临淄齐都参谋大事,为了齐国壮大,为了薛国发展,为了齐薛疆土,孟尝君必须游走在几个大国之间。几个大国闻知孟尝君贤能,争着高举相国的交椅诱惑他,他去秦国、魏国做过相国,时间不长,被门客晓以利害而辞职。公元前279年孟尝君病故,几个儿子争位,薛国无主,齐魏联合攻入薛国,占领薛城,薛地终被楚国占领。孟尝君毕竟是战国翘楚,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立传,《战国策》亦载孟尝君父子的故事,司马迁在《史记》里写到曾路过薛国,那儿凶暴强悍的年轻人很多,不如邹鲁人文明知礼,是孟尝君好客而不分良莠的原因。

古文化遗址众多

秦始皇统一天下,设36郡,郡下设县,薛国改称薛县,薛城即为薛县县城。《史记》《汉书》《秦楚际月表》皆载一个历史大事,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项梁、项羽、范增率领反秦大军越过薛河驻进薛城,把军事指挥部权设城内,召集各路豪杰来此会议。《史记·项羽本纪》载:“项梁于薛自号武信君,居数月。”“(刘邦)闻项梁在薛,从骑百余往见之。”项梁在薛城住了几个月,便离开薛城西征亢父、定陶,楚怀王去了楚国都城彭城。不久,项梁在山东定陶县阵亡,各路大军推翻暴秦之后又相互厮杀,逐鹿中原,刘邦夺取天下。

薛河两岸人类聚居,南北朝以来佛事兴盛,信士居家信佛。微山县官口村与滕州市张汪镇接壤,1995年,官口村村民在河里挖沙时发现一块隋碑,上交文物部门。石碑高1.5米、宽0.46米,上部刻三尊佛像,下部刻愿文。碑文记载隋大业元年薛水上涨,淹了旧桥,乡民往来不便,待水位低了,朱贵夫妇等十名信士捐资重修石桥,乡民感其德,立碑记之。1997年薛河清淤工程开工,微山县考古工作者在隋桥周围发现5件唐代开元年间石碑及石塔、须弥座、石佛像、经幢、台阶石等120件佛教用品。据碑文可知,唐代的伽蓝寺建在薛河南岸,信士们为故去的父母建造小石塔安置在寺院,定期来寺院诵经。唐会昌五年,朝廷灭佛,薛河岸上的百姓拆了寺院将石质物品运到河上修补石桥。唐碑上记载了薛河两岸的地理和古迹,刻有薛水、薛城、奚公庙、戚城、汉王庙、滕城等。

薛河两岸至今已发现几千座原始社会至汉代墓葬,尤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最为珍贵,近万件青铜器分别存放于各地文博单位。商周时期的王公贵族大墓的陪葬品多为礼器、餐饮实用器,不但纹饰精致,还有铭文,重要的是铭文上多次出现“薛”字。

一条流淌万年的古薛河仍在流淌,古文化遗址仍在阳光照射下,众多古薛名人仍活在记忆里,古薛故事仍鲜活在学生课本上,并焕发出新的活力。如今,北辛考古遗址公园、官桥村南墓群考古遗址公园等已被列入山东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滕州也制定了三年、五年、十年的详细建设规划。北辛文化遗址建设了北辛文化馆,复建了七千年前先人居住的半地穴式茅屋,清理了先人取水的一段薛河故道。薛故城建设规划分为三期工程,已完成一、二期的恢复周长24里的城墙,三期工程是建造城门和孟尝君的宫室。官桥村南墓群距薛故城二百余米,是汉代石椁墓和画像石墓,保留了二百余座汉墓的发掘现场,规划建设为汉墓展示区和景观绿化区。

(作者为微山县考古工作者,现受聘于滕州市古薛文化研究会)

责任编辑:徐静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