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尚青龙
10月23日上午,青岛市召开“擘画教育新蓝图 奠基城市新未来——职业教育和数字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介绍发布了《青岛市数字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行动计划》构建了“双线贯通(集成化+智能化)、双轮驱动(场景驱动和人才驱动)、两项保障(基础环境+政策机制)”的数字教育体系,致力于培育未来教师、打造未来课堂,形成数字化开辟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和赋能教育改革创新的新形态。

以集成化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
教育数字基座集成。实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省、市教育平台的全面融通,教育信息系统、个性化应用模块接入青岛教育e平台,实现教育管理、数字资源、应用服务“一网统管”。
教育数据集成。建设教育大数据中心,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办法,全面汇聚教学、管理等数据,助推教育决策、教师培训、评优评选、教育管理和课堂分析。打造“层次性、多样化”数据应用场景100个。
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集成。建立数字资源融通和评价审核机制,打造“青快学”等优质资源品牌,指导区市、学校内生高质量资源,支撑“五育”融合、满足师生个性化需求。
以智能化贯通教育教学全领域
加强人工智能前瞻布局。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本地化应用,推出“智能问数”“智能助教”“智能学伴”等智能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有序发展和规范应用。
构建人工智能赋能体系。研制《青岛市人工智能创新课堂标准》,推出一批人工智能应用范式和示范场景,推出跨学科、项目式、探究式智能教学案例300个。
实施人工智能课程升级。优化“一纲多本”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探索建立人工智能基地,推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全市中小学高质量开齐人工智能课程。
以数字化场景驱动数字化应用
主要围绕五类应用场景推进数字化发展。赋能教学变革。推动教学过程数据采集和智能应用,实现“精准教”“个性学”,评选600节数字技术融合优质课,遴选数字化融合优秀课例300节。新增3000项在线数字资源,数字教学资源覆盖全部重点专业。助推身心健康。拓展网络育人空间,推动数字技术与体育、美育、德育、科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深度融合。实现精准评价。推动数据驱动的教育质量、办学水平、教师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等评价。探索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探索“数字画像+精准培训+智能评价”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促进教育治理。推动数字技术融入管理、服务各环节,实现入学报名、招生录取、学籍管理等“一网通办”。推进校园安全、财务管理、校舍管理、后勤管理等业务管理智慧化升级。推动科学决策。积极应对学龄人口变化,实现数字赋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支持动态调整学区规划、课程优化等关键决策,有效提升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
以数字化人才培养驱动数字化发展
深化数字化干部教师队伍培养。深入实施“151”数字化人才培养工程,构建数字素养基础标准和发展评价体系,新增培育300名数字化领航校长、200名首席信息官(CIO)、20个数字化领航工作室,培育全国教育数字化专家3-5人。
夯实学生数字化能力。构建数字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机制,创建“五基三阶”人工智能学生素养培育体系,办好人工智能竞赛、嘉年华等拓展活动,承办好2026年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
夯实基础环境保障
提升网络环境。研制学校数字化基础设施配备标准,推动实现学校10G接入和无线网全覆盖,完成IPv6升级改造。建设教育信创云空间。建设不低于1000间智慧同步课堂,支撑城乡、学校、教室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建设智慧校园。建成覆盖全市中小学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学科教室、理化生实验室数字化改造和图书阅读环境智能化升级,有序推进学习终端应用。80%的学校形成智慧校园应用场景。
筑牢网络安全。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实现统一监测、精准处置。实施数据安全治理,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宣传,促进师生网络安全素养提升。
完善政策机制保障
进一步完善数字教育研究院、教育大数据中心和教育数字化领航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发挥带动牵引作用,推出一批数据应用、智能应用的案例和场景。健全数字赋能教育教学激励引导机制,开展数字化赋能教研和人工智能教研,定期开展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为主题的优质课、教育课题等评选。
青岛市高度重视并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未来三年青岛市数字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坚持育人为本,把握智能时代育人规律,构建数字教育体制机制和应用体系,健全优质资源供给共享机制,完善师生素养能力提升机制,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育未来教师、打造未来课堂,形成数字化开辟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和赋能教育改革创新的新形态。《行动计划》构建了“双线贯通(集成化+智能化)、双轮驱动(场景驱动和人才驱动)、两项保障(基础环境+政策机制)”的数字教育体系。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