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樊舒瑜 通讯员 李慧颖
10月22日,淄博市特殊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淄博特教中心举行。淄博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李效同出席会议并讲话,淄博市特教中心党委书记吴明刚致辞。齐鲁医药学院、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淄博市职业技术大学、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市职业教育研究院、各区县教体局、特教学校等相关负责人及共同体成员单位代表百余人参加活动。

会议指出,全市先后有九所特殊教育学校开办了职业教育,探索残疾学生“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开展残疾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残疾学生培养和就业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不断提高。淄博市特殊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正是破解特殊教育职业技能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残障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的关键路径。共同体将有效整合区县特教力量、优质企业、高校资源,必将构建起“政府引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高校支撑”的协同育人新格局,这不仅是对特殊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更是对“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理念的生动践行。
会议强调,促进共同体未来发展,要锚定“育人初心”,把准发展方向。共同体各成员单位要始终牢记特殊教育的育人使命,坚持以残障学生为中心,围绕他们的身心特点、发展需求和社会岗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要强化“协同联动”,凝聚发展合力。区县教育部门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为共同体运行提供政策支持、资源保障。各特殊教育学校要主动对接企业、高校,将产业需求、岗位标准融入教学实践,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课程开发、提供实训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实现“育人”与“用人”的无缝衔接。高校要发挥科研、师资优势,为中职阶段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提供精准指导,构建“中职-高职-就业”一体化发展体系。要聚焦“生存就业”,提升育人质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深化特殊教育职业教育融合改革。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推进“非遗+职教”深度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既懂教育又懂产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注重“成果辐射”,扩大发展影响。共同体要积极总结提炼产教融合的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要加强宣传引导,宣传残障学生的成长故事、企业的社会责任、高校的支持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特殊教育、支持特殊教育。
会上,举行了淄博市特殊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合作院校签约仪式和实训基地颁牌仪式。合作院校代表、企业代表分别发言,从专业资源共享、实践岗位供给等不同角度,表达了深化合作、助力特需学子技能提升与就业创业的积极意愿。


随后,全体参会人员现场观摩了职业院校、特教学校职业技能展示,市特教中心学生与职业院校学生携手同台亮相,现场展示了中医按摩、陶艺、面点、汽车美容、掐丝珐琅等多项职业技能。部分高校、爱心企业与区县特教代表参加淄博市特殊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座谈会,围绕“学校职业教育开设情况及支持需求”“如何提升实训基地实效”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结合学校、企业自身实际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共同体后续工作规划凝聚共识、明确方向。


淄博市特殊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是贯彻国家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区域特殊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关键一步,标志着淄博市特殊学校职业教育从“单兵作战”迈向“集团军协同”的新阶段,为残障学生搭建起一座贯通学习、实训与就业的“立交桥”。下一步,共同体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共同发展”为原则,在课程共建、师资共育、实训共担、就业共促等方面持续发力,让特需学生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中习得一技之长,真正实现“学有所成、技有所用、业有所就”,为残障群体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搭建坚实阶梯,共同绘就淄博市特殊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