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钟建军 王琳
10月24日上午,烟台市“十廊百河千村”行动启动仪式暨“清流永续·河湖共护”主题巡河活动在高新区辛安河畔举行。活动中,别开生面的“生态盲盒实验室”成为焦点,市民和志愿者在烟台大学水生态环境修复团队与烟台市水文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化身“生态探长”检测水质,为辛安河生成专属的“河流健康档案”。
在“生态盲盒实验室”展位上,各式检测试纸与便携仪器一应俱全。“我们今天使用便携式测定仪现场测定水中的溶解氧、pH值和电导率,同时使用塞氏盘等工具测定水体的色度、透明度和水温。”烟台市水文中心水环境检测科工作人员王文辉介绍道。这种“现场采样、现场检测、现场出数据”的模式,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水环境的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
市民和志愿者观看工作人员检测水质
“我们采取水样后使用水质快速检测包对河水的总磷进行检测,根据比色能看出,取样水的颜色在0.1mg/L左右,是符合相关要求的。”王文辉说,“我们把实验室搬到大家身边,让市民亲眼看到颜色的变化,亲手测得一个个数据,能让大家对水环境保护有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烟台市水文中心水环境检测科工作人员记录检测数据
烟台市水文中心工作人员对河水取样后进行总磷比色
一旁的展示桌上,水生植物标本和装有底栖动物的容器吸引了众人目光。“这些虾、蟹、田螺等,都是我们从辛安河里直接采集的样本。”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嵇斌讲解说,“我们的现场实验主要涵盖三大方面:辛安河水质快速检测、水生植物与底栖动物的采集识别,以及水体温室气体监测。通过这三方面的调查和综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辛安河水生态环境健康状况。”
烟台大学水生态环境修复团队人员在辛安河中采集的水生植物与底栖动物
亲手操作仪器检测数据、观察河中的植物和底栖动物,让参与的学生们兴奋不已。“以前这些参数只在课本上见过,今天自己测出来,感觉知识一下子就‘活’了!”来自烟台大学学生陈雪萍说,“看到检测出的指标显示河水很健康,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保护河湖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每一个测量、每一次弯腰的行动。”
参与活动的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经历不仅是一堂生动的生态课,更是一次责任的启蒙。“认识了水里这些‘原住民’——比如蜉蝣幼虫,它们对水质非常敏感,是天然的‘水质检测员’。”另一位同学补充道,“以后我们不仅是河边的漫步者,更要做它的守护者。我们会从自身做起,减少污染,并且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看到的故事告诉更多人,邀请他们也加入进来,共同守护烟台的每一条清流。”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