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


艺术家简历
郭尊先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某学院原政治委员,少将军衔。国防大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首都炎黄将军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一级创作员。
其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国家、军队展览并获奖,应邀参加中日、中韩书法交流展。作品及艺术成就刊登在《光明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空军报》《中华英才》《书法报》等各类报刊中。部分书法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北京市政府等单位收藏。
尊古重先 崇德尚艺
——郭尊先将军书法浅见
□李彬
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其历史的高原、高峰和将军书法家密不可分,将军书家占据着非常显赫的位置,是浓墨重彩的一本书,如王羲之、颜真卿等既有高原也有高峰。但是,近些年来将军书法在大多数业内人的眼里都被当作是老干部书法的代名词,主要原因有:现在的将军书家大多数是成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书法教学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退出了国家教育体系,他们在学堂上就没有摸过毛笔,加之在部队训练任务繁重,条件又艰苦,主业又是练兵打仗,纵有想写写字画画画的念头,也很难有条件涉足这些清闲文雅之事。
等到条件好了,又有时间了,也就快到退休的年龄了。这些老将军大多数是退休以后才开始染翰弄墨,修身养性。一旦退下来,他们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开始复活,产生强烈的书写冲动,便拿起笔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书画艺术,主要还是老有所乐,半路出家较多。然而,技近乎道,没有一定的技法作支撑,没有一定的时间去训练,不免会出现意到笔不到的困境。
郭尊先将军则有别于半路出家,他幼承家学,浸润唐法。其二位伯父写得一手好字,是远近闻名的书法高手,尤精唐楷欧颜,这使得郭将军从小耳濡目染,对唐楷情有独钟。唐楷是楷书的高原和高峰,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习唐楷是我们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是学习书法的重要基本功。就像练武之人蹲马步,看似简单笨拙,实则是不流入花拳绣腿的重要门径。
郭尊先将军心直笔正,崇德尚艺。他的欧体楷书,在当代军旅将军书法中可谓凤毛麟角,在当代中国书坛欧体楷书名家中亦是屈指可数的高手,且写出自已的新意和独到之处!写楷书和做人一样,要堂堂正正,严谨有序,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偷懒。史上唐穆宗问柳公权如何将书法写好,柳公权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如果人品不高,则落墨无法。从此“心正笔正”说一直流传后世,成为书法伦理标准之一。“字如其人”,最早出自西汉扬雄:“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后世认为这种提法指出书法是内心世界的轨迹,是书家德性品行的反映,自古以来对书法的欣赏、品鉴常常与书家的品行和德性相联系,后人对前人的评价常以书品论人品,或以人品论书品,正所谓“字如其人”。事实上,文学、绘画等文艺作品都相当程度地反映出作者的性格、修养,也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柳公权正因其刚毅不阿的高尚情操及人品素养才使其清劲挺拔的书风跃然纸上,后人非但重其书艺,而且慕其人品,而至书法与人格并垂不朽。
郭尊先将军能够牢牢地把握住这些特点和运用之妙,能忠实把握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笔力遒劲、结体精严的特点。同样是写欧体,郭尊先将军最大的优势就是骨子里的那种豪爽之气和雄强之气,那种总揽全局的大局意识,那种登高望远的战略视野。正因为有了这些内在的军旅文化浸润,郭将军的作品显示出有别于一般人书法的宽博和大气。清包世臣有曰:“欧字指法沉实,力贯笔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欧体的用笔还讲究中段的用笔力度,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得中实之妙,一些字的主笔向外延伸更显得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和技巧,这些都是欧体的独特之处,这些也是郭尊先将军既要抓住的特点,又要写出他自己个性的亮点和难点之处。
不管是中国书协曾经提出“激活唐楷”的努力,还是一些书坛领军人物提出的“今楷”探讨,亦或是苏士澍主席提出的“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唐楷在当代和未来中国书法复兴的征程上都将发挥它越来越重要的功夫角色并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郭尊先将军在弘扬欧体唐楷、传承书法经典的道路上任重道远矣!
楷书周敦颐《爱莲说》横幅
楷书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中堂
楷书祖咏《终南望余雪》小品
楷书忠厚中堂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